德国专家:中国不再被美国氦气“卡脖子”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0月16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4日报道,近年来,中国一直在谨慎减少对美国氦气的依赖。氦气是一种稀有的战略资源,广泛用于医疗以及半导体和量子计算机等高科技行业。
中国的努力涉及一系列措施,包括使海外供应多样化和通过科技突破来增加国内生产。
专家认为,这一战略看起来正在奏效。
报道称,中国过去使用的氦气大部分是依赖美国的。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执行合伙人约斯特·维贝克说:“如果中国面临氦气短缺,那将对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因为氦气在许多领域都十分重要。”
但是维贝克说,美国眼下如果在对华技术战中试图把氦气当作“武器”,其潜在影响将“微不足道”。他说,美国如今在中国氦气进口中的占比低于5%,卡塔尔几乎占到90%,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氦气也越来越多。
维贝克说,美国可以限制卡塔尔获得氦气提取技术,作为约束中国的一种方式,但“损害与卡塔尔的关系对华盛顿来说得不偿失”。
美国科恩布卢思氦气咨询公司总裁菲尔·科恩布卢思说,从供应能力的角度看,美国供应的氦气接近全球的一半,但还有其他主要供应国,尤其是俄罗斯。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由技术驱动,对这种气体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氦气可以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这对量子计算机、粒子加速器等尖端设备的冷却至关重要。氦气也极其稳定,可用于计算机芯片等灵敏产品的制造。
报道称,在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氦气用户之一,且氦气消费量仍在快速增长。
氦气是天然气生产的副产品。虽然中国有天然气,但其中只含微量氦气,因此直接提取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成本太高。
瑞士《环境科学前沿》杂志此前发文称,一旦美国在氦气出口上对中国“卡脖子”,中国的氦气供应将“受到极大限制”。该文称,美国在氦气储量和最先进的氦气提取技术方面处于全球绝对领先地位。
但是,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氦气提取及相关设备开发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垄断。
据报道,2020年,中国开设第一家能够以商业规模生产氦气的大型工厂。为这个项目提供支持的中国科学院表示,在位于中国西北部的这座工厂成功地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氦气。
此外,科学家也在寻找氦气的替代品,以创造高科技行业所需的超低温度。
一个包括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家在内的国际团队发现一种钴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理论上可以在不依赖氦气的情况下实现超低温度。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年1月的《自然》杂志上。
据了解,中国的纯氦产能在2020年之前相对较低。但是,2020年至2023年期间,由于氦气提取技术的进步,中国的产能大幅扩张。
不过,维贝克指出,尽管中国的氦气产量增长迅猛,但中国消耗的氦气仍主要依赖进口。
预测显示,到2028年,中国所需的氦气仍将有60%依靠进口。但是,相关机构指出,中国国内的氦气生产可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谈判筹码,以阻止外国供应商随意提高价格并切断供应。(编译/赵菲菲)